时间:2023/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丽华

南京雨花台中学初一的学生,每个周五下午,都过得有些不同。

“有哪些雨花茶相关的诗词?”“怎样画出茶树从萌芽到茶花之间不同的美感?”“在茶香里冥想是一种什么体验?”18个不同班级、18节同时开始的课程,都不约而同地散发着“茶香”。记者日前走进校园时,看到孩子们有的在唱采茶歌,有的在画雨花茶分布地图,还有的蹲在茶园里埋头为小茶苗锄草……

这是去年南京雨花台中学开发的特色课程,将雨花茶文化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18门国家课程有机融合,构建出“清正和雅:雨花茶文化研修课程体系”。“茶香”飘课堂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尚雅的文化气质,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成为懂理、知礼的现代人,也让雨花茶文化在当代青少年中得以创新传承、香飘万里。

校园里的奇妙课程

18个角度深度了解茶文化

周五下午三点多,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雨花台中学初一的学生们如往常一样准备从走廊回班上课。但不同的是,孩子们迎来的是一次茶文化的体验课程,这是只属于周五下午的“茶时光”。

每周每个班级一节课,一个学期共18节课,18位老师轮流授课。也就是说,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可以体验到18节不同的雨花茶文化课程。在雨花茶文化体验茶室里,摆置着可供品茗的茶桌、茶凳、茶器、茶具,陈列着茶文化相关书籍。不同于常规教室,这间特殊的教室是按照中国古典意境装修与装饰的,以给孩子们带来典雅的感受。

“宋朝的人是怎么喝茶的?首先要挂画。”随着茶席花设计实践课教师陶然的指引,端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们目光移到了墙上一幅宋徽宗的《文会图》,这幅画描绘的正是宋朝文人雅士们一起喝茶、斗茶的场景。“画中的茶席上有那么多盘子,就是文人们用茶汤纹脉来绘制成不同的图案,这种茶艺就名为茶百戏。”

教室里,学生们正沉醉于宋朝文人雅士的茶生活里;教室外,一群学生正分散在校园的茶园里,拿着小锄头为几厘米高的小茶苗锄草。这是校园里的“清正茶园”,配备相应的蓄水、滴灌设备,及供学生劳动使用的工具。

正在给孩子上劳动实践课的杨文文介绍,这里的茶苗是去年课程上线前后栽种的,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会参与田间管理,不仅可以亲近自然,更可以近距离接触、观察茶叶的生长,学习茶园管护与管理,进行茶叶采摘与手工加工,通过茶园实践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管理能力,也可以用园艺疗法缓解学生焦虑紧张的情绪。“我们每周都会让孩子们到茶园里去,参与茶苗的管理与养护,以及后期的采摘与制作,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校内的劳动实践基地。”雨花台中学初中部副校长张睿说。

重视体验实践

雨花茶文化“落地生根”

陶然是课程设计主要参与者之一。她介绍,相对于上学期,这学期雨花茶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加突出研习、实践,教师设置各种亲身实践型的课程让学生感知文化的内涵,用眼口耳鼻舌身体进行体验式学习,“觉知此事要躬行”,改变以说教和聆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身感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学生们对校园内可亲历亲为的劳动实践颇感新鲜。“看,这块就是我们班的。”七(6)班的黄琪容指着前面两行茶苗告诉记者,平时生活在城市,很难有机会去接触到茶树,但现在每个班级都会有要对应负责的小田块,大家平时会格外关心自己班级的茶苗,上学、放学时还会特地跑来拔拔草,给小苗“帮帮忙”。记者在这节劳动实践教育课上看到,孩子们为整个茶园的小茶苗锄草,处理完以后大家自动围到了这两行茶苗前,蹲下来左看看右看看,恨不得都趴到地上了,脸上写满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28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