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家住南京雨花台附近,经常会去走走。每每面对烈士纪念碑、英烈墙、纪念馆,总会有种难以抑制的情绪,眼前浮现出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信仰和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画面。是一个个年轻的他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盛世太平。情系雨花台,是一份惦念,更是一种鞭策。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雕塑

习总书记年底视察江苏时指出,雨花台烈士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有数万名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在雨花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名。他们中,最小的烈士只有16岁,最大的58岁,平均年龄只有29岁;他们中,许多人家境殷实,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的远大理想,义无反顾地抛洒鲜血。在雨花英烈们短暂的一生中,支撑他们矢志不渝、舍生取义的,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袁咨桐烈士,牺牲时年仅16岁

我曾尝试探寻一位16岁烈士少年的轨迹。他叫袁咨桐,一位从贵州来南京读书的少年,年在中共地下支部帮助教育下加入了共青团,积极投身到革命宣传中,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抓捕。敌人在各种刑讯逼供无效后,提出只要袁咨桐写悔过书声明与党脱离关系即可获释,16岁少年斩钉截铁地拒绝,一把抓过悔过书撕个粉碎,大声说:“我不是误信,我是相信,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当时未满18岁不能判处死刑的法律规定,竟卑鄙地将袁咨桐年龄改为18岁,残忍地杀害了这位年轻的革命者。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这位16岁少年经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考验?从袁咨桐在监狱中给他哥哥写的一封信中,我找到了答案:“我们各有着不同的处境,有人在忍辱顺受,有人在观望徘徊,有人在勇往直前。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还有什么顾虑的?有了这种舍己为公奋斗的精神,还怕理想事业不能成功?”16岁少年袁咨桐信仰至上、视死如归,是雨花英烈精神的一个缩影。

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内的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

对雨花台有特殊的感情,还缘于这里建有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墙上镌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因公牺牲的名公安民警的名字,有多位是我熟悉的年轻战友。凝望着公安英烈墙上一个个平凡而崇高的名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又一次浮现在眼前。邵锋,牺牲时还是江苏警官学院一名学员,年见习中为制止一名精神病人伤人事件,奋不顾身与“武疯子”展开搏斗,罪恶的尖刀刺进了他的左胸,那年他只有22岁。黄升,徐州云龙公安分局子房派出所民警,年赴山东执行一起抓捕任务返回时,遭遇十多名犯罪分子的持械伏击,他用身体护住身边战友,背部被刺中两刀壮烈牺牲,那年他只有24岁,未婚妻正在家中等待他回去筹备婚礼……

黄升烈士,牺牲时24岁

庄严的公安英烈纪念墙上,一个个冰冷的名字背后,原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一个个期待团员的家庭。这些年轻的生命,谁不热爱生活?但是面对生死抉择,他们义无反顾。他们有的牺牲在打击犯罪战场,有的献身在抢险救灾一线,有的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用热血铸就了平安、用生命践行了誓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树立起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永恒丰碑。正是无数个他们,用生命践行着对信仰的承诺,守护着我们的平安,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誓言。

雨花英烈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畏牺牲的一个缩影,97年历史征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从雨花台放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牺牲”是一个永远需要直视的词眼。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全国党员共57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付出了万优秀党员的生命。在人类的历史上,有哪一个政党付出过如此巨大的牺牲?!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历程中,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元龙、李保国……,无数个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以感天动地的奉献牺牲,高擎起忠诚担当的精神火炬。

英烈精神永存,那些无悔的青春永远绽放光芒。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有幸成长于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能够见证和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是无数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恩赐,也是历史时代对我们的器重,理应接续奋进,砥砺前行,做一名无愧于时代的新青年。(李善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4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