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疯游泳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318037.html 年,正在上海办公的刘少奇,突然接到组织上的任务,让他赶往中央苏区,但此行妻子何宝珍不能一同前往。 当时革命形势严峻,上海更是如此,何宝珍需要留在上海担任全国救济会负责人,革命时的离别,有太多的变数。 临行前,刘少奇望着妻子和襁褓里幼子毛毛,心情很复杂。突然,何宝珍开口说:“抱抱我和毛毛吧!” 刘少奇闻言,将妻子和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何宝珍的眼泪流在了丈夫的怀里,刘少奇也一遍又一遍地盯着妻子:一定要小心。 然而,这一别,竟然成了永别。 年3月,因叛徒的出卖何宝珍遇险,那日当何宝珍办完事想要回家时,敏锐地感觉到身后有“尾巴”。 机警的何宝珍开始变换路线,并顺利回家,可就在她准备抱着儿子转移时,敌人已经将她的住所紧紧包围,撤退是没可能了。 紧要关头,何宝珍随手将年幼的儿子交到房东太太手里,并说:“帮我照顾几天孩子,过几天会有人来接他!” 几乎是同一时间,敌人就冲进屋内将何宝珍抓捕,被抓走的何宝珍遭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但她自始至终都保持沉默,没有出卖组织半个字。 年,随着一声枪响,何宝珍倒在了南京雨花台的刑场,终年34岁。 最为难过的是,她一生养育了三个孩子,可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失去了母亲,同样何宝珍也不知自己的孩子们过得怎么样。 自从何宝珍被抓走后,上海地下党就开始全力寻找毛毛的下落,因为当时上海地下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寻找孩子并不容易。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地下党姚庆玲终于找到了毛毛,此时的毛毛因为历经磨难,瘦得皮包骨,又害了一身疮,非常可怜。 为了保护革命后代,革命组织委托姚庆玲为孩子找一个可靠的人家抚养,思前想后,姚庆玲想到了继子朱文玉。 朱文玉是江都县杨庄镇的普通农民,和妻子结婚多年都没有孩子,在此之前他们收养过一个女儿,当看到毛毛的时候,朱文玉瞬间就喜欢了。 关于毛毛的身世,姚庆玲并没有多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遗弃孩子的事情并不少见,朱玉文只当是继母捡到的孩子。 毛毛的到来,给朱家增添了许多的欢乐,7岁的养女看到这个小弟弟也很喜欢,因为女儿取名叫朱鸿楼,朱文玉就给毛毛取名叫朱鸿兴。 唯一让朱家夫夫妻难过的是孩子身上的疮,看着孩子痛得直哭,朱家夫妇很难过,虽然日子清贫,但是他们依然到处寻医问药。 经过一年多的奔波,毛毛的身体终于恢复了健康,看着儿子活泼、健康的模样,夫妻二人别提有多高兴。 朱家营生的方式非常简单,赚的都是辛苦钱,除了在地主那租借了三亩地外,平日里朱文玉打些短工,妻子就替人家结网,努力维持着一家四口的生活。 为了保证两个孩子的营养,朱文玉夫妇把家里的鸡蛋、白面馒头都给孩子吃,自己则吃黑面和黄面。 遇到这样的善人,是毛毛的福气,想必何宝珍在天有灵也会深感欣慰。转眼间,毛毛到朱家已经6年了,长成了9岁的大男孩。 这天,朱文玉和妻子商量:“孩子没文化将来要吃亏,让他们去读书吧,读到哪里算哪里!” 那年是年,是抗战的第二个年头,百姓生活原本就苦难,朱家夫妇能够节衣缩食将孩子送去读书,他们的眼界和格局已经超越了许多人,尤其是不重男轻女。 从此后,在家通往私塾的路上,13岁的姐姐牵着9岁的弟弟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虽然姐弟二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却很友爱。 弟弟背不会的书,姐姐就一遍一遍地教他,姐姐干不动的家务活,弟弟就抢着干,连邻居们都说:“朱家两口子真有福气,虽然自己没有生养,可领养的孩子却这么乖巧!” 朱文玉和妻子也很欣慰,他们没有太大的愿望,两个孩子健康长大就好。姐姐朱鸿楼18岁时,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农忙的时候弟弟就过来帮忙,减轻了姐姐许多的负担。 虽然朱文玉想尽可能地让毛毛多读书,但战争波及面越来越广,原本清贫的朱家已经供养不起毛毛了。 于是,朱文玉又将毛毛送到上海,让他去当学徒。在那个年代,当学徒很艰难,有时候还会遭到师傅的打骂,虽然毛毛的日子不好过,但他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朱家夫妇本以为,日子就会这么平静地过下去,再过几年就为毛毛成家,不成想事情到了年有了变动。 这天,有几个陌生人来到了朱家,毛毛的身世也随之被揭开。其实,自从何宝珍牺牲后,刘少奇就一直观念着三个孩子的下落,尤其是三岁的毛毛。 早在年,在周总理的帮助下,长子和长女分别被接到了延安,但毛毛被送人时,上海情况太复杂,一度失去了消息,所以寻找起来并不容易。 直到年,寻找毛毛的事情再次被提上了日程,最终从姚庆玲那里得知,毛毛被一户农民夫妇收养了。 当几位同志秘密来到朱家,并告知朱文玉夫妇,毛毛是中共领导刘少奇的儿子时,朱文玉夫妇被震惊到了。 冷静下来后,朱文玉想到抚养了十几年的儿子就要被领走时,十分舍不得,但骨子里的善良又让朱文玉不想成为“自私的人”。 想到毛毛的生母为了革命而牺牲,而毛毛的生父为了革命事业更是南征北战,甚至忍受着骨肉分离之苦,朱文玉夫妇决定放手。 而且,其中一位负责人承诺说:“三年内让孩子安静学习,三年后你们可以正常见面,正常通信!”朱文玉夫妇含泪点头。 当他们赶到上海时,毛毛正在街头卖报,看到养父母和几个陌生人,毛毛十分惊疑,是养父亲口将他的身世详细诉说一边的。 对于自己的出身,毛毛也深感惊讶,一边是思念自己生父,一边是抚养了自己十几年的养父母,毛毛的内心也很矛盾。 最后还是养父帮他做了决定:“回到生父身边吧,可以接受好的教育!”毛毛这才点头,朱家夫妇也提出了唯一一个要求,带着孩子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 但毛毛心里是遗憾的,因为来得及和相依为命的姐姐告别,他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当火车缓缓启动时,望着通向远方的铁轨,朱文玉夫妇潸然泪下。 到了延安后,毛毛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看着眼前这位身材高大,气质不凡的长辈,毛毛有些拘谨,但刘少奇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给了他久违的温暖。 对于儿子的回归,刘少奇很是欣慰,让他遗憾的是儿子的学业耽误太多,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让毛毛文化课,同时他也拥有了新的名字刘允若。 回到延安的毛毛对生活充满了期待,这里不仅可以读书,还有思想见解不同的同学,还有哥哥和姐姐,他心里的幸福感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不过,幸福并没有让毛毛忘记养父母,相反他会给养父母写信,向他们讲述自己在延安的生活,而在信里毛毛称呼朱文玉为“父亲大人”。 除了毛毛给养父母写信外,年,刘少奇也亲自给刘文玉写信,对抚养其子,表示感恩之至。 虽然刘允若文化底子不好,但他足够用功,新中国成立后,被送往苏联学习,主修导弹设计,因为时间匆忙,毛毛没有来得及和养父母告别。 毛毛原想,等到自己学成归来后,再去看望养父母,没成想中间出现了变故。年,朱文玉的妻子病逝,来不及说一声再见,就天人永隔了。 远在苏联的毛毛是通过生父刘少奇知道这个噩耗的,他的难过可想而知,但那个时代不比现在,回来送养母一程绝无可能。 但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又让毛毛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知子莫若父,刘少奇最终帮毛毛“尽孝”。 于是,刘少奇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60万(旧币),邮寄给了刘文玉,用作毛毛养母的安葬费。 毛毛亲自写信给养父:“父亲大人,国家正在建设,亲父拿的薪水制,与父商量拿出六十万元作为母亲的丧葬费。” 这简单的一封家书,却透着毛毛和生父刘少奇对刘文玉夫妇的感恩之心,尤其是毛毛的“父亲大人”,读来让人泪目。 养母过世后,毛毛就盼望着回国后,可以去拜见养父,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他终身不能忘,他甚至想过为“父亲大人”养老送终。 但时间不等人,年,朱文玉患肝腹水病逝,毛毛得知后,朝着祖国的方向,含泪拜别养父,仿佛和他的童年、少年说再见。 身为革命家的孩子,毛毛的身世让人泪目,三岁母亲牺牲,和生父一别十几年,但命运对他并不算差,让他遇到了如此善良的养父母,这一点他远比姐姐幸运。 姐姐刘爱琴原本也是养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孩子,但后来因为无法生活,养父母只能将刘爱琴送给他人家做童养媳,刘爱琴的命运开始陷入低谷。 婆婆对她很差,不但让干粗重的家务活,还不给她棉衣,冬天里刘爱琴的双手生了冻疮,还要起早贪黑地割猪草、做农活,有一次因为打水,直接掉到了井里,差点淹死。 所以说,毛毛是被命运眷顾的孩子,而朱文玉夫妇的厚爱,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44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