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大家知道,占地.7公顷的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是一个集教育、纪念、博览、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但是,你可知道它的文化底蕴吗?你可知道它的历史背景吗?你可知道它背后的传奇故事吗?这里,笔者谨挑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呈给大家。

法师讲经,天降雨花。

相传梁武帝时期,有位高僧云光法师,他看好雨花台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物华天宝的资源优势,在此设坛,讲经说法。由于他讲的好,听的人多,连续数日而不散,因此感动佛祖,天降雨花,落地为石,遂称雨花石,雨花台也由此得名。

泰伯奔吴,传播文明。

公元年,商朝末年的老周王想传位给小儿子(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的父亲),而作为长子的泰伯虽然有优先继位权,也欣然同意。为了表明坚决态度,维护父亲的决定,泰伯南下来到荆楚之地,将自己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并在此传授农牧知识和周朝礼仪,推动了这一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繁荣以及文明提升,并建立吴国,成为第一代国君,被称为“江南人文之祖”。

乾隆登高,吟诗作赋。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到江南,必到雨花台,每次来都会挥毫泼墨,写诗赋词,抒发内心感受。

有一次,时值夏日,清空万里,乾隆在众人陪同下,凭栏远眺,看到“百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近处亭台翼然,楼阁摩云,远处城郭挤挤,炊烟袅袅,青山巍巍,一派祥和发展景象,不仅诗兴而发,遂提笔蘸墨,一气呵成,写下著名的雨花台诗——

何地飞花雨,晴空无片云。

江山恣遐瞩,草树出清芬。

城郭参差见,楼台远近分。

人家百万户,烟火尽氤氲。

皇帝在此赋诗,文人焉能落后?此后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文人墨客登高揽胜之所、附庸风雅之地,从唐宋诗词,到明清文赋,都有描绘雨花台的名篇佳作。

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也多次落笔,留下诗词数首。由此可见,三千余年的雨花台,文化底蕴何等深厚!

勾践筑城,嘉靖砸石。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完成霸业,越王勾践曾在此打造堡垒,构筑城池,攻城略地。

三国时期,吴国都城迁到建邺,由于雨花台地理位置特殊,出于战略防御需要,把这里作为军事要塞进行把守。

明朝嘉靖年间,由于发生暴乱事件,皇帝嘉靖带着宫廷大臣逃到了雨花台。并下令将雨花台上的石头全部砸碎,用来建造南京城墙,阻拦起义军。后称“雨花石变”。

穿越岁月悠悠的三千年,回望今日巍峨的雨花台,其人文厚重如此,其底蕴丰厚如斯。当你再次走进雨花台的时候,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仿佛走进了历史博物馆,抬手拂去厚掩的尘埃,翻开发黄的花卷,你蓦然回首,看到乾隆正走在雨花台的石阶上,身后的大臣们打着伞盖,端着笔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65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