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是人民欣赏艺术精品、感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江苏积极推进小剧场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江苏省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认定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让遍布全省城乡的小剧场成为为民、利民、乐民的文化空间,推动更多精品剧目来到群众身边。近日,第二批江苏省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正式公布。中国昆曲剧院、秦淮·非遗馆小剧场空间、南通开发区能达剧院等10个小剧场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示范小剧场,昆剧园林实景版《游园惊梦》、中篇评弹《钱学森》、话剧《长江路·代号》等10部剧目入选第二批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第二批江苏省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公布为推进全省小剧场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造品牌、树立典型,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的《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首批江苏省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认定工作。经过专家评审、实地复核、结果公示等程序,认定10个首批示范小剧场和10个首批小剧场精品剧目、5个示范小剧场年度培育对象和5个小剧场精品剧目年度培育对象,并于今年年初公布。此次公布的第二批江苏省示范小剧场,全省共认定10个示范小剧场和10个小剧场精品剧目,分布在苏州、南京、南通、徐州、镇江、盐城、连云港、泰州等地。这些小剧场有着各自的特点,涵盖昆曲、非遗、歌舞等丰富的演出形式。中国昆曲剧院这些就在江苏人身边的小剧场,你去过没?中国昆曲剧院位于苏州姑苏区,设有现代化小剧场和古色古香的厅堂2个演出厅,是昆曲传承成果综合展示场所和演出推广重要平台。昆山昆曲茶社位于苏州昆山高新区大渔湾,座席数60。茶社每周上演昆曲、评弹、昆山民间文艺演出等,以昆曲与茶文化为底蕴,是一个曲韵书香、茶艺苏味兼备的昆曲文化体验场所。观众在徐州鼓楼区的国潮汉风·鼓楼区文化馆小剧场里,则可以看到多元化的综合性文艺晚会、戏剧戏曲表演和歌舞器乐演出。南通开发区能达剧院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碧桂园路9号,是开发区首座集演出、会议、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小型多用途剧场,常年开展戏剧节、演出季、文化周等品牌演出活动。西津音乐厅在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东侧,该实验剧场集综合演艺、艺术展示、活动举办于一体,建筑设计结合西津渡和周边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盐城观众熟悉的登瀛老茶馆,位于盐城渎上·老西门街区,每天举行惠民演出,是淮剧票友交流、文化惠民的主要舞台,淮剧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连云港市文化馆艺术剧院是全市唯一公益性专业剧场,还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兴化市文化馆小剧场位于泰州兴化市九顷北路2号,是一个为文艺演出、中小会议而建造的专业剧场,为广大群众提供就近、方便、公益的艺术普及活动。此次公布的第二批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也看点满满。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创作的昆剧园林实景版《游园惊梦》,在有百年历史的苏州昆剧传习所上演,结合现代舞美、灯光、音乐,让观众在沉浸式观演中感受昆曲的极致美感;江苏省演艺集团评弹团创作的中篇评弹《钱学森》,通过《寒风》《破阵》《长啸》三个回目,对钱学森一生的事迹进行精炼,勾勒出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伟大、朴实、爱国的光辉形象;沉浸式话剧《织梦运河》则以国家工业遗产常州恒源畅厂的历史故事为背景,以常州工商业发展的典型人物为主线,融入运河市井文化、老城厢文化和红色文化,展示百年工商对常州的影响、对青年成长的影响。省演艺集团话剧《槑好时光》以南京为背景,通过平凡小人物和日常生活来表现南京的风土人情。秦淮·非遗馆小剧场空间南京新增两家示范小剧场,还有三部剧入选精品剧目此次南京市申报的雨花剧院、秦淮·非遗馆小剧场空间被认定为示范小剧场,位于南京夫子庙的秦淮·非遗馆小剧场空间,馆内建有多处小剧场空间,重点开发相声、评话、白局、古琴等本土演艺品牌。雨花剧院位于南京雨花台区雨花西路9号,依托雨花台烈士陵园,采用“实地参观—沉浸观演—深入研学”的新型红色艺术教育模式,致力打造全国红色剧目汇演基地。与此同时,话剧《长江路·代号》、沉浸式话剧《代号》、话剧《生活在天上》被认定为精品剧目。这些剧目你看过没?话剧《长江路·代号》以上世纪四十年代南京市民生活为历史背景,通过挖掘长江路历史,呈现一段发生在长江路上波谲云诡的谍战故事,充分彰显南京人民舍小为大、无畏生死、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话剧《生活在天上》根据毕飞宇两部短篇小说改编,围绕三个迥异的都市家庭展开,用诗意的舞台打破时空局限,讨论社会群体的另一面。沉浸式话剧《代号》讲述-年监狱中,以学生、军人、学者等不同群体为原型的雨花英烈身陷囹圄,仍然坚贞不屈的动人故事。剧目打破镜框式观演,高仿真还原真实情境,观众穿梭在多维立体场景中,实现与专业演员近距离互动。据悉,这也是南京市连续两年在江苏省示范小剧场和精品剧目认定数量蝉联全省第一。《生活在天上》剧照南京有座小剧场成为城市的文艺地标伴随城市更新的推进,各具特色的演艺新空间“嵌”于百姓生活之中,与城市更新同频共振。“小而精”“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在各地开花,不仅演出频次更多,表演形式更灵活,周边生态也更加“复合”,它们往往诞生于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文创园区、古镇、老厂房等建筑空间,为大众文化消费带来独特而多样的选择空间。中国小剧场这一演出空间,自年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40年历程。对于演出行业来说,小剧场在创作、演出领域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在新旧动能转换、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小剧场因其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时尚消费于一身,日渐受到都市年轻人的喜爱。小剧场也在加速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催生出一批面向普通大众的,个性化、复合型、体验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成为助推城市经济增长、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艺术业态模式。观众能够与演员近距离沟通,演出更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75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