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素有蒋介石文胆之称,与蒋关系甚密。有一次,他曾问蒋如何看待上海滩的黄金荣、杜月笙等人。蒋沉默半响,慨然叹曰:沪上之闻人,民国之夜壶也! 年5月上旬,解放军的炮火已经响彻上海市郊,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饱经风霜的城市,即将迎来解放。 上海战役 此时上海滩的地下世界,早已乱作一团。昔日青帮大佬之一的杜月笙已经提前躲到了香港。 而上海滩最早的“地下教父”黄金荣,此刻却依旧留在黄公馆内,谁也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些什么。 不久前,蒋介石曾托人带信给黄金荣,让他跟随自己去台湾,以免遭遇变故或不测。 在蒋介石的想法里,师父黄金荣应该是明白自身处境的,当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的双手上可没少沾革命党人和无辜群众的鲜血。一旦上海解放,共产党肯定不会放过他。 “青帮教父”黄金荣 但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黄金荣最终选择留在上海。这究竟是跟自己过不去,还是另有隐情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猜测,常见的说法无外乎以下几种: 一、上海解放前夕,黄金荣已然82岁高龄,且体弱多病,而不管是去台湾还是香港,都免不了路途上的颠簸,他怕自己熬不下来,认为与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 二、众所周知,黄金荣爱财如命,而“大世界”游乐场就是其最吸金的不动产。他担心自己一旦离开上海,这处无主产业就会被没收充公。 就连晚年即将撒手人寰之际,在给养子黄源涛的遗嘱里,他心心念念的还是这个“大世界”。 三、在犹豫之际,黄金荣收到了章士钊夫人带来的共产党口信:只要真心拥护共产党,不与人民为敌,之前的事可以既往不咎。 可以说,我党的宽容政策,给黄金荣吃了一颗“定心丸”。 以上这三种说法都说得通,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深层原因:他知道蒋介石太多不光彩的过去,怕去了台湾后,蒋不念旧情对自己下手。因为之前两人之间就产生了一次很深的隔阂,这就是发生在年的“毒参事件”。 01、弟子献宝 时间退回到年初,当时黄金荣有个姓金的大弟子,为了投师父所好,煞费苦心献上一株人参。为此,黄金荣还专门找懂行给看了看,答复说是一株已经生长了数百年的野山参。 这可不得了,要说普通人参,黄金荣还真看不在眼里,毕竟经营上海滩地下世界这么多年,他还是有些家底的。 望着眼前这株“异宝”,黄金荣是越看越喜欢,但思忖再三后,他还是强行压下了独自享用的念头。因为,这株参,在他手里还有更重要的用处。 02、借花献佛 年8月,日本投降,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蒋介石成为最大赢家之一,拥护其就任“总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年8月,日本投降 而此时,蒋的威望越高,身处上海的黄金荣就越开心。因为在名义上,蒋介石还是自己的弟子,毕竟当年他可是亲自向自己递交了拜师帖。只不过后来蒋一直军务缠身,两人的交往不似之前那般频繁,关系也淡了一些。 现在抗战胜利了,以后自己在上海滩的利益还需要蒋来维护,也该和他攀攀往日的交情了。想到这里,黄金荣下定决心,要将这株参作为礼物送给蒋介石。 由于路途遥远,为了稳妥起见,黄金荣特意将送参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亲信——赵九高。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赵九高竟然是“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的旧日心腹。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 数年前,蒋介石指使军统戴笠谋害了王亚樵,这份大仇,赵九高一直记在心里。他来黄金荣这里做事,并一步步取得其信任,等待的不正是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吗? 拿到人参后,赵九高便星夜启程奔赴南京。可怜被蒙在鼓里的黄金荣,还在为自己攀上蒋介石这棵大树而窃喜,完全没有预料到后面接踵而至的麻烦。 03、东窗事发 抵达南京后,赵九高没有第一时间前往蒋介石官邸。而是利用自己多年来的人脉关系,搞到了一些无色无味的毒药。他用注射器小心翼翼将毒药注射入人参中,并重新风干包装好。 反复确认没有异常后,赵九高才将人参和黄金荣的亲笔信交到了蒋介石的侍从室。 蒋介石与黄金荣相交多年,看到人参后欣喜不已,自然不疑有诈。很快,他就命令自己的医官陈云龙将参制成参片,供自己服用。黄金荣的这点心思,蒋介石心里比谁都清楚,他这是急着向自己表忠心来了。 蒋介石 不料,经验丰富的陈云龙在切制参片时发现了端倪。虽然这株参在气味上与正常参差别不大,但下刀后的切面却好像不大对劲。他当即取出几片,浸泡后进行化验。 这一化验可把他吓了一大跳:人参有剧毒。陈云龙不敢耽搁,这是有人要行刺啊,他赶忙向蒋介石汇报。 听闻汇报后,蒋介石心惊之余更多的是疑惑:明里暗里给了黄金荣那么多便利,他为何还是要害我? 一番思忖后,蒋介石联想到了一件事。不久前,有下属曾向他禀报,说最近李宗仁与黄金荣交往甚密,李宗仁为了拉拢这位昔日的上海滩青帮大佬,还专门送了他一副白金烟具。 众所周知,黄金荣烟瘾大,自从得了这套烟具后对它更是爱不释手、日日把玩。 国民党桂系大佬李宗仁 国民党桂系军阀李宗仁,一直以来都是蒋介石在党内的头号劲敌,如果黄金荣选择和他合作,以其在社会上的人脉和影响,事情还是有些棘手的。 想到这里,蒋介石忍不住冷哼道:“管他是谁,谁待我不仁,我就对谁不义”。说完后,他派人去召来新上任不久的保密局长毛人凤。 戴笠出事后,隐忍蛰伏数年的毛人凤终于成功上位。此刻一听委座有事找自己,一溜小跑就到了蒋氏官邸。 蒋介石当面指示毛人凤:严密监视李宗仁和黄金荣的动态,必要时可对黄采取“特别措施”,行动过程中注意保密。在说到“特别措施”时,蒋介石的语气明显加重了几分。 军统教父戴笠 此刻毛人凤心中算是明白了,纵使是委座当年的恩师,一旦触及到核心利益,委座也不会留一丝情面。 接到任务后,毛人凤算是犯了难,因为他与黄金荣有私交,并且这私交还很厚;但蒋介石的军令如山,他又不能违抗。怎么办呢?不久后,一个邪恶的计划在他脑海中开始酝酿。 04、惊弓之鸟 为什么黄金荣在上海滩能做到黑白通吃,杜月笙再厉害,表面上还得对这位昔日的大哥恭恭敬敬?究其原因,就是黄金荣有几分看人的本事。 毛人凤刚出道的时候,家境平平,多亏了黄金荣暗中多次资助,这才有机会在戴笠面前崭露头角,并逐渐继承其衣钵。这份恩情,毛人凤心中还是记得的。 既然双方都不能得罪,毛人凤就只能给自己找个替罪羊了。他先暗示手下少校特务郭常将蒋介石的命令透露给黄金荣,事后又借刀杀人除掉郭常,最后自己再亲赴蒋介石官邸负荆请罪。 毛人凤外号笑面虎,但此刻在蒋介石面前表演起来却颇为真切,涕泪横流地哭诉道:是属下行事不密、用人失察,请委座严惩…… 一个大男人,却哭哭啼啼,搞得蒋介石一时心烦意乱,由于正是用人之际,蒋介石训斥了他几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保密局长毛人凤 再来说说此刻远在上海的黄金荣。在听到郭常透露的参内有剧毒以及蒋介石的密令后,一时吓得魂不守舍,如惊弓之鸟般惶惶不可终日。说白了,他即便再手眼通天,在蒋介石面前也难以生出反抗之心。 经过一番调查后,赵九高向黄金荣交代了事情的原委。自从大哥王亚樵被蒋介石杀害后,黄金荣一直待他不薄,视其为心腹,如今计划失败,他也并不打算隐瞒,将自己如何下毒的过程和盘托出。 听完赵九高的话后,黄金荣又惊又怕,但同时还有一丝钦佩。像他们这些在江湖上讨生活的人,最重义气。赵九高就是这样的人,出了事自己担,绝不连累别人。 不久后,赵九高被五花大绑押送到了南京,交给蒋介石发落。一个月后,他在雨花台被蒋介石下令处决。而对于黄金荣,蒋介石面上却没说什么。 临行刑前,刽子手例行公事地问道:“姓赵的,你听明白了,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上路前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经刽子手这么一提醒,赵九高才想起来,自己自幼父母双亡,无亲无故,大哥王亚樵被害后,这些年多亏师父黄金荣收留自己。 想到这里,他让刽子手转达,希望师父看在多年的情份上,可以在“周年”时去他坟头烧几刀纸。 赵九高的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但黄金荣与蒋介石这对师徒心中,对彼此的猜忌反而越来越重。两人的心结,再难解开…… 05、心生嫌隙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赵九高的“周年”很快到了,此时的黄金荣,也同之前的毛人凤一样,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一方面,赵九高临终前留下了遗言,希望他可以去吊唁一下。如果自己不去,以后在江湖上还怎么树立威信,手底下这么多小弟还怎么带? 可另一方面,他也有顾忌,万一去了彻底惹怒蒋介石怎么办。之前的毒参事件虽然是赵九高的个人行为,但生性多疑的蒋介石会这么想吗? 怎么办呢?权衡再三后,在名利场摸爬多年、视名声为生命的黄金荣决定亲赴南京吊唁,但同时他又命令手下人严格保密,低调行事,万万不能被蒋知道。 黄金荣与蒋介石 事实证明,黄金荣还是失算了,中统、军统机构遍布全国,这件事又怎么能瞒得过蒋介石的耳目呢。 收到消息后,蒋介石内心也起了一丝怀疑,莫非去年的事情黄金荣也有参与? 想到这里,他急忙命人叫来陈布雷。这些年来,每当有难以决断之事,他都会找来自己的“文胆智囊”协助出谋划策。 陈布雷这个人虽然追随蒋介石多年,但文人风骨尚在,与黄金荣也没什么过节。 因此,他劝蒋介石不必过度揣测,黄金荣不过一草莽,断然不敢有叛逆之心,吊唁赵九高也不过是为了所谓的江湖道义,给下边人看的,可以理解。 蒋介石“文胆”陈布雷 蒋介石听后,不由动了恻隐之心。 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再一次涌上心头:当年他遭粤军排挤,无奈之下去上海交易行做投机买卖。结果时运不济,碰上“股灾”,背了一身债,天天被债主堵门、恐吓,走投无路之际,是黄金荣出手替他平了这件事。这份恩情,放到现在也不算小。 想到这里,他决定安抚一下黄金荣,于是便命人给他致电,一来呢,是慰问一下黄老爷子身体;二来嘛,是让他别再对赵九高的事情惴惴不安了。 蒋介石本来是好意,但黄金荣听到后,内心反而更惶恐了,吊唁赵九高的事情看来是没瞒住啊。自己这位名义上的“高徒”,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令人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令黄金荣更加摸不着头脑…… 06、贵客盈门 半年后的一天,虽是凛冬时节,但上海黄公馆内却是暖意盎然。公馆内外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大门口的迎宾区,一位位上海滩政、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携重礼鱼贯而入,凡此种种,足以见此间主人的江湖地位。 上海滩黄公馆 原来,今天是黄金荣的八十大寿。之所以要隆重操办,还有一个原因:陈布雷专程打电话给黄金荣,说委座这次要亲自到上海给他贺寿。 下午时分,蒋介石果然准时抵达。与以往军装笔挺不同的是,这一次他穿了一身蓝袍黑褂,头上戴着一顶“铜盆帽”。毕竟是来给老爷子贺寿的,在着装上还是尽量随意一点好。 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早已在门外恭候多时,一看正主来了,赶忙将其迎进寿禧堂。 蒋介石进门后环顾四周,也不用侍从帮忙,亲自搬来一张红木太师椅,恭恭敬敬地服侍黄老爷子坐好,然后不由分说,砰砰砰给磕了三个响头。 黄金荣顿时傻眼了,今时不同往日,蒋介石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躲在自己身后寻求庇护的愣头青了,人家现在可是中华民国的实际掌权者,地位尊崇。 于是,他赶忙起身扶起蒋介石,诚惶诚恐地说道:“不敢当、不敢当,何必行此大礼啊。” 其实,不光是黄金荣愣了,在现场的杜月笙以及上海滩政商界大佬们都愣了。要知道,蒋介石以前走投无路拜黄金荣为师时,都没有行此跪拜大礼。 青帮大佬杜月笙 再后来蒋介石博得孙中山先生器重,平步青云,每年黄金荣寿辰时都是派手下象征性送份贺礼敷衍了事,从来没有主动到现场给师父祝过寿。 而这次蒋介石看似很恭敬的举动,落在黄金荣心里却无异于平地惊雷。事出反常必有妖,他甚至以为,这是蒋介石要对自己下手前施的计谋。他总算是看清自己的这位“高徒”了:杀人诛心,滴水不漏。 07、枭雄末路 说到底,黄金荣、杜月笙等旧上海滩大佬,虽然在人前显贵,但终究上不得台面。 黄金荣心里清楚,毒参事件只是两人之间产生隔阂的导火索,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他在上海滩曾经的“黑帮”身份给蒋介石的政治生涯抹上了污点。 那还是在年,正是大革命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北洋军阀节节败退,民主、和平、自由指日可待,全国各地的农民运动也逐渐达到高潮。 但此时的蒋介石,心里想的却是将共产党从北伐队伍中踢出去。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但他又苦于没有合适的借口,为此,他找到了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青帮头目商量。经过数轮密谈,三人彻底倒向了蒋介石,一致决定为他反共创造有利条件。 不久后,他们便带领着一帮由混混、流氓组成的“中华共进会”成员,扑向上海总工会,故意制造事端与工人纠察队发生摩擦,为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群众找到了借口。 甚至可以这样说,当时蒋介石许多不光彩的事情,大多都是黄金荣、杜月笙等人背的黑锅。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大权在握,他决心重新树立自己的英明形象,以获得国内外舆论的支持。 为此,他又是查禁烟土、又是惩治腐败,但这势必会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黄金荣、杜月笙等人的利益产生矛盾。 尤其是对于自己的恩师黄金荣,他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为此,他还特意和陈布雷商讨过这个事情。 陈布雷不便于表态,他反问蒋介石如何评价黄金荣、杜月笙等人,蒋的回答堪称经典:沪上之闻人,民国之夜壶! 闻人,指的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名望的人,蒋介石的前半句首先肯定了黄金荣等人。但接下来的夜壶却道出了蒋介石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试想,当今之人谁能离得开夜壶,但它毕竟是污浊之物,难登大雅之堂。 这些年来,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暗地里替蒋介石解决了诸多麻烦,确实如夜壶一般解了他“一时之需”;但如今,他们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相反,只会折损蒋介石的“大总统”形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哲理,亘古未变。 世人都说黄金荣只知贪财,相反杜月笙则更会为人处世。但其实,细究下来,贪财有可能是黄金荣故意拿出来示人的一面,他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懂得如何以退为进、明哲保身。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波云诡异的上海滩立足。 回到开头的问题,黄金荣为何执意留在上海,而不随蒋介石去台湾? 留在上海,一向谨慎的蒋介石会投鼠忌器,身为“地头蛇”的他尚有机会博得一线生机;如果去台湾,他的最终结局恐怕就是沦为蒋介石谋求更多政治利益的。 所以,有的时候,知道的东西太多,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25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