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编者按生活在雨花,心里暖暖的。基层是社情民意之源,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始终把增强民生福祉,共绘大美“雨花图景”作为工作重心,以街道、社区为单位打出了系列暖心组合拳,守住了人民群众稳稳的“小幸福”。从老有所养到幼有所教,从精准帮扶到共建共享……点点滴滴、桩桩件件,无一不诠释出了雨花台区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决心和信心,同时折射出了雨花台人实干笃行的精气神、意志力和进取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0月12日下午,走在不久前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菊花小区里,只见在铺有彩色塑胶地面的儿童广场上,放学后的孩童正嬉笑着跑来跑去,不远处,几位银发棋手在棋牌广场上安静地对弈,他们身后不时有一两位快递小哥驾着电动车来回奔忙……金秋时节的和煦暖阳下,小区内环境整洁,有动有静,温馨的市井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很难想象,今年以前,这里还常被住户们无奈地描述为“脏、乱、差”。“以前小区多处地面坑洼不平,下雨天大家出门都犯愁,一不小心就溅一身泥点子;现在好了,全是柏油路,雨天穿皮鞋出门都不容易弄脏!”73岁的赵双柱是菊花里社区老书记,也是在菊花小区住了21年的老住户,聊起小区改造,他很是感慨。菊花小区建于年,有35栋、户,其中60%以上是老年人。改造前,小区老旧破败、环境脏乱,停车难、下楼难、无活动场所等,都是居住痛点。为期天的改造项目已于去年年底整体竣工验收,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居民们心情舒畅了,也更愿意主动维护环境了,舍不得再把小区弄脏弄乱,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老赵带着一脸欣慰的笑容说。在赛虹桥街道,菊花小区的“华丽转身”并非孤例。去年,小行里51号危旧房改造地块经济适用房项目还登上了“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名单,是获奖名单中为数不多的保障房项目。自年以来,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及“三供一业”,赛虹桥街道已推进出新49个小区、栋楼、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惠及户,投资总额.5万元。老旧小区改造是赛虹桥街道多年来致力于增强民生福祉的一个侧面。近年来,街道工作持续多点发力,为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不遗余力,“旧貌换新颜”的又何止老旧小区?位于凤台南路的南河,全长9.35公里,曾经饱受水系污染甚至雨季内涝困扰。赛虹桥街道一直以来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做好南河赛虹桥段的治理管养,打造了亲水平台和健身步道,如今南河已经成为附近市民休闲的网红打卡地,是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河湖”。面对水环境整治的难题,街道积极推进排水许可证办理和雨污水管网养护工作,完成南玉带河流域西片区户“小散乱”排水户整改工作,有效提升第三方管网养护队伍检测修复水平,对辖区管网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护管理,切实巩固雨污分流成效。全面落实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以来,赛虹桥街道已累计向低保人员、特困供养、困境儿童等各类困难人员发放各类慰问金救助金余万元。进一步完善了街道级临时救助方案,对人次实施临时救助;通过“虹光里”公益路演特色活动,向企业募集资金7.2万元,对辖区内的困境儿童实施多样化、精准化帮扶。全方位推进养老服务发展,今年上半年,街道已向余名80岁以上户籍老人发放尊老金约60万元。为24名老人实施了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1个街道级、8个社区级时间银行,站点覆盖率%。依托理论宣讲、科技与科普、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五大平台,街道挖掘、发展文明实践志愿者余人、志愿服务队78支,打造志愿服务项目60个,整合社会组织、商会企业、学校幼儿园等资源,发展线下阵地共计34个,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计余场。打通文艺惠民的“最后一公里”,街道持续打造“赛虹大舞台”——“聚人气、接地气、扬正气”的文化服务平台和文艺惠民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达31.74万人次,做到了“天天有练场、月月有赛场、年年有演艺场”,极大丰富了居民们的文艺生活……服务民生,是由一件件“小事”汇聚起来的“大事”。“小事”办好,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在“雨花赛红”党建品牌的引领下,赛虹桥街道将继续以“小切口”做“大文章”,满足多样民生需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王娣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72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