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紫外线光疗仪治皮肤病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141513.html

唱响“保护协奏曲”劲奏“发展进行曲”

大江如歌,律动“雨花音符”

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千湖百川,汇鱼米之乡。万里长江浩荡奔流,在下游滋养出一片富庶之地——江苏南京。南京是长江入苏第一站,长江雨花台区段虽只占南京江段总长度约十分之一,位置却十分关键:这里江阔水深、山川形胜,长江名矶三山矶坐落于此;这里潮平岸阔、生态锦绣,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在此叠加;这里大道通衢、科技兴盛,是软件名城标志区、数字经济新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为我们守护母亲河、高质量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置身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盘棋”,站位“美丽中国”“美丽江苏”“美丽古都”大坐标,雨花台区委、区政府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方向,不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统筹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奋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以江为幕,三山古矶绽新颜;汛情期间,一面红旗照大江;十年禁捕,智慧监管水陆空;科技护江,永葆一江清水向东流……行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谋篇之际,一曲新时代“长江之歌”磅礴奏响。“共抓大保护”澎湃乐章中,高质量发展的雨花音符愈加激越、昂扬!

江岸巨变,焕发“雨花气象”

古矶巍巍,蒹葭苍苍,碧空如洗,大江浩荡。行至雨花台区板桥街道,驻足滨水观江广场,一派江山如画,举目气象万千。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中胜景回来了!今年6月,长江南京三山矶段生态景观一期正式开园。三山古渡、摩崖石刻、三山诗径、滨水观江广场……生态绿道联通功能板块,三山矶深厚文化历史一览无余,“新三山矶”一经亮相,迅速成为南京市民亲水滨水的“网红打卡地”。

“上游是采石矶,下游有燕子矶,唯独三山矶常年不见真容。”目睹江矶巨变,板桥街道相关负责人感叹。作为上世纪的南京工业重镇,板桥地区曾经“靠江吃江”,铸造、化工、建材、码头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集聚,沙场码头、煤矸石堆场、塑料破解点、豆制品小作坊等“散乱污”场所扎堆。深入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雨花台区掀起“最严环保行动”,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关停并转梅钢片区“散乱污”企业作坊数百家,提前两年完成市区长江岸线企业关停清理目标。

岸线整治应势而进,生态修复趁势而上。去年,雨花台区高标准规划设计的三山矶生态景观项目开工。板桥街道辖区3.1公里长江岸线被细分为一个个网格,建起“网格长—网格党小组—网格员”生态治理梯队。今年又与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合作,共同挂牌成立“宁小豚”志愿服务站,聘请水环境领域专家加盟网格专家志愿者队伍。经年砥砺,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三山矶这颗江畔明珠终于芳华新绽。

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岸线整治,以“绣花功夫”推进生态修复——古三山矶焕新颜,是长江雨花台区段精彩蝶变的缩影。

长江雨花台区段自江宁河入江口至秦淮新河入江口,岸线全长9.75千米。地处秦淮新河与长江的交汇点,作为国家和省级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叠加区,某种程度上讲,雨花台区江段保护得怎么样,不仅事关区域发展环境好不好,更关系长江南京段生态优不优、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发展质量高不高。这意味着,长江雨花台区段不仅要“清水畅流”,还要高质量实现“岸更绿”“生态更优”。

把长江沿线码头清理整治及生态修复放在压倒性位置,近两年,雨花台区在举全区之力推进长江、秦淮新河“三乱”整治的同时,深入开展入江支流水环境整治、长江沿线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江流域水安全保障等重点工作,全面建设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和严管示范带。截至目前,已完成5个长江岸线绿化项目建设,造林覆绿亩,湿地修复亩。三山矶公园、江豚广场先后建设,“临江、近江、见江”的滨江生态,已成为“大美雨花”的鲜明标识。

水质变好了,江岸更绿了,江豚游回来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画胜景重现了!江岸巨变背后,是雨花台区坚决贯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心和行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长江雨花台区滨江段沿江生态环境质量达到5年来最好水平。

奋力攻坚,拼出“雨花力度”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高度,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担当,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

身处“第一站”、置身“一盘棋”,如何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雨花台区深刻认识到,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题中之义,是新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长江大保护极端重要,雨花台区高度重视。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点位,对全区沿江生态、景观、产业布局等实地检查;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专题工作调度会”,推进问题整改落细落实。雨花台区委书记戴华杰反复强调,坚定不移把修复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作为压倒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把国家和省的“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落实好,又要结合雨花实际谋划和推出一批“自选动作”,坚决打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

向短板开刀、向问题宣战!落实长江大保护的“雨花力度”令人惊叹——年1月,省河长办通报全市河湖“三乱”问题,涉及雨花台区境内长江、秦淮新河乱建、乱占问题共计23处。直面问题、坚决整改,项目推进、挂图作战……雨花台区各级河长多次现场协调,水务、交通、城管、环保等多部门与属地街道(园区)齐抓共管,于年12月底全面完成整治,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并于年7月18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实践越是深入,雨花台区上下越是深刻感受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能仅仅限于9.7千米雨花滨江段,而是要把全域全境一体纳入,坚持水气土系统治理;不能单纯讲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而是要与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新动能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起来;不能光靠政府推动,而是要把企业责任、社会参与结合起来;既要落实“省市一盘棋”的部署,还要服务“全国一盘棋”。

“长江大保护不仅是责任和压力,更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动力。”雨花台区区长张连春表示,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以高标准的规划引领,结合短中远的具体目标,发挥现代科技利用等优势,将长江大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功能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充分结合,为拓展未来发展空间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护江,彰显“雨花智慧”

下好长江大保护“一盘棋”,雨花台区有决心见行动,更重“科技+智慧”,运用“新武器”打好攻坚战——

南京板桥河入江口附近的长江大堤上,防汛护鱼“智慧小屋”的大屏上,不断滚动显示水情、沙情、流量等涉江涉水信息数据。今年7月,雨花台区打造的全市首个“智慧小屋”建成投用,通过光纤接入中国水政板桥基地、长江航运公安局南京分局、南京市港政管理处雨花执法基地等13家相关单位的大数据。一间“智慧小屋”,就是防汛护鱼、水质监测的前方哨所。

在长江雨花台区段的上空,每天都有无人机巡回拍摄。什么人驾车到江岸、带了哪些捕捞工具,巡查人员在手机上看得一清二楚。针对辖区江段河口、湿地地形复杂、盲区多的特点,今年初,雨花台区给渔政执法人员配备无人机,让不法分子无处躲藏。

空中飞着“千里眼”,岸上监控“不眨眼”。长江雨花台区段平均每隔多米就有一处高清摄像头,具有红外夜视功能,所有监控视频可在后台实时呈现。7月3日晚9时许,江宁河口一名男子刚在江边下网捕鱼,就被“火眼金睛”盯上,执法人员迅速出击,一举将其抓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今年以来,雨花台区以系统思维推进科技护江、智慧治水,新招频出、实招不断:率先成立“护鱼队”,动用无人机“巡江”,建设南京首个防汛护鱼“智慧小屋”,组建长江大保护综合执法队……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构建水陆空立体化、常态化、长效化防控体系,打造长江沿线生态环境智慧化监管的“最强大脑”。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前提是入江支流清水畅流。去年以来,雨花台区重点实施两项“隐蔽工程”——推进市考以上水质断面、入江支流、入江(入河)排污口和重点工业企业排污口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水质监控;对长江沿线所有码头、砂厂、混凝土搅拌站、工业企业的排污口全部安装在线监控系统,从源头上把住长江雨花台区段水质关。截至目前,秦淮新河、工农河、板桥河、江宁河4条通江河入江口处,物联网水质监测站已建成运行,全区智慧水务一体化平台基本成形。

共抓大保护,关键在一个“共”字。以长江禁渔为例,区级牵头部门是农业农村局,同时又涉及市区两级10多个单位和执法部门,如何统筹?今年初,雨花台区创新治理机制,组建长江大保护综合执法队。由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交警八大队和属地街道(园区)组成综合执法队伍,联席联动、信息互通,打破单位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将水面、岸上各方管理力量“拧成一股绳”。

一盘更大的“棋”已然落子。南京市雨花台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充分发挥雨花台区数字经济产业特点,运用物联网、遥感、云计算等新兴前沿技术,构建一体化、全方位的长江大保护系统工程。全区将整合所有在线监管系统,通过数据自动导入、大数据自动分析、预警信息自动推送等措施,实现生态环境全线全程智慧化监管,形成长江雨花台区段的大数据链。

智慧巡防,看紧“每一米江岸”;数字科技,感知“每一滴江水”;协同作战,呵护“每一条江鱼”……一系列科技护江的生动实践,为共抓大保护贡献了“雨花智慧”。

绿色发展,

挑起“雨花担当”

昔日“金大妈”码头,如今变成了“江豚广场”!长江大保护纵深推进,雨花滨江又展新颜。

“我经常在这里用手机拍摄到江豚!”雨花经开区工作人员介绍,此前,这里是一片杂乱的货物堆场;去年,开发区启动入江口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建设滨江生态休闲湿地公园。货物码头变身观江平台,北望建邺鱼嘴湿地公园,西眺浦口区老山,壮观的大胜关大桥、大胜关铁路大桥成了最美背景板,“凌波逐浪来江豚”成了新常态。

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身为南京主城唯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雨花经开区可谓寸土寸金,为何拆码头、建广场?雨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过去,这些企业给当地带来了就业税收,搞活了物流,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开发区深刻认识到:长江经济带既是经济带又是生态带,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带,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就要“换个姿势奔跑”。11月11日,长江之滨、秦淮河畔,一场特殊的“鹊桥会”上演。雨花经开区举办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一头连着行业龙头中国电科十四所,一头连着上下游26家企业,现场签约一大批含金量、含绿量“双高”的科技项目。坚持“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并举,腾出环境容量和宝贵空间,推动发展动能转换。

站上长江大保护的“风口”,雨花经开区的绿色发展优势正不断放大、彰显。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今年4月,省、市四套班子领导来到三桥湿地公园,植下片片新绿,这片滨江沃土一跃成为外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22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