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作为借口,出动远征军攻击广州珠江口,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此战,大清王朝一败涂地,连续丧师失地,被打得落花流水,毫无招架之力,被迫同意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为了付清对英国赔款,清政府加大对人民的剥削与掠夺,以致民怨沸腾,起义不断。 年1月,洪秀全等人在金田村举起义旗,掀起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大军所向披靡,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清军。不出三年,太平军便从武昌顺着长江东下,拿下金陵,定都天京。不过,由于内部矛盾重重,以及各路诸侯王互不配合,太平天国连续在三场重大战役中遭到惨败,最终走向覆亡。不过,若是能够打赢其中任意一场,太平天国足以扭转乾坤,转败为胜,不至于被消灭。 第一场——宝庆会战。年9月,韦昌辉接到洪秀全密诏后,从江西前线星夜兼程赶回天京诛杀杨秀清。此后,韦昌辉滥杀无辜,又被洪秀全处死,石达开从安庆回京辅政,承担起中兴天国的重任。不过,没过多久,石达开便负气出走搞单干,自成一系。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连续遭遇挫折后,石达开制定了进取四川,创建川蜀根据地之战略目标。年5月,石达开亲率三十万大军从江西开往四川,想取道衡阳进入湖北,再顺着长江进入四川。可惜,左宗棠等人早有防备,于是石达开便集中全力攻击宝庆。当时,宝庆府只有骆秉章领导下的两万多杂牌军,战斗力堪忧。很遗憾,石达开不敢攻坚,而是屯兵坚城之下,最终在李续宜、刘长佑率湘军精锐来援时,一败涂地,遁入广西。 此次战役,虽说是石达开战败,但对太平天国而言,其影响非常大。其一、助长湘军自信心,给了曾国藩十足的勇气。年,陈玉成在三河镇战役中全歼李续宾所部精锐人,湘军被打得魂飞魄散;宝庆的胜利,对其恢复元气与自信心无疑大有帮助。其二、创建川蜀根据地之愿望破灭。如果翼王石达开能够赢得宝庆会战胜利,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四川,那么在湖北的曾国藩、胡林翼所部湘军就会受到到两面夹击。这时,湘军自保尚不足,何谈攻击金陵呢?如此一来,太平天国虽不说能推翻清朝,但划江而治,不是很难。 第二场——安庆保卫战。就在李秀成、陈玉成等人攻破江南大营后不久,曾国藩再次出山领导湘军,主持对太平军作战。年6月,曾国藩与胡林翼制定了东征金陵计划,第一步则是拿下长江中游之战略重镇安庆,打开前往南京的西大门,同时截断太平天国首都的粮草供给。为了保卫安庆,统帅部决定采取“围魏救赵”之策略,让陈玉成、李秀成攻击武昌,以吸引湘军主力回援,然后再回师歼灭安庆城外之湘军,从而达到解围之目的。不过,由于李秀成此时的精力全部在江浙一带,对西征不积极,以致会攻武昌之计划破产。年9月,曾国荃吉字营攻破安庆,包括守将叶芸来在内的一万多名将士全部战死。 安庆一旦陷落,对太平天国的影响是致命的,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作为天国在长江中游仅存的战略重镇,安庆不仅是抵御湘军攻击天京的最后一道屏障,它更是天京获取上游粮草补给的重要基地。没了安庆,天京再也无险可守,城池直接暴露在湘军的炮火之下,陷落也是在所难免。此外,陈玉成被迫远走庐州,成为一支孤军,最终被苗沛霖陷害而死。英王陈玉成一死,太平天国就如同断了一只手臂,剩下就靠李秀成苦苦支撑了。而没有陈玉成在安徽、湖北牵制湘军,无论李秀成在江浙一带再怎么努力,亦是于事无补。 第三场——雨花台战役。年9月,李秀成、李世贤、陈坤书等十三王从苏州带着近四十万大军回京勤王,与曾国荃、鲍超所部四万湘军在雨花台展开对最后的对决。令人想不到的是,湘军在几十万大军内外夹攻之下,居然能够连续将其击退,甚至是反追击。大战44天后,李秀成无功而返,随后又因为实行了洪秀全的“进北攻南”之计划,太平军又损失了十余万精锐。此次战败,敲响了太平天国灭亡的丧钟,天国的覆灭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若是打赢了,曾国藩麾下最强劲的三支精锐力量:吉字营、霆军、水师,估计会损失殆尽,太平天国也可以趁此机会恢复元气,乘机收复安庆、九江、武昌,实现中兴大业。 总而言之,在决定太平天国前途的三场大对决中,由于各种因素,太平军败得一塌糊涂。如果能够打赢任意一场,太平天国将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大伙说说,是不是这个理呢?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