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702.html

极目新闻记者赵贝

实习生周溢佳郭思骋

他们用脚步丈量长江,用汗水甚至生命,守护着长江。不分寒暑,无论昼夜,他们乘风破浪的地方,正是他们最深情的守望。

7月31日,是“世界巡护员日”。据农业农村部长江办最新统计数据,全长江流域已经建立起余支协助巡护队伍,协助巡护员人数超过1.7万人。他们已成为渔政工作的一支重要协助力量,对于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由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办、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和极目新闻承办的“优秀长江协助巡护员”年度评选已正式启动。这个盛夏,极目新闻派出多路记者,分赴长江流域15个省市深入采访,从长江源头到长江入海口,从长江干流到两湖与汉江,寻访长江协助巡护队员的工作现场,记录他们守护母亲河的行动与心声。

20个感应雷达、4.2公里振动光纤、8个翻越行为报警器、29个音柱喊话、无人机巡航……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32.15公里禁渔岸线,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只要有人进入禁捕区,警报都会自动响起。

34名协助巡护员人手一个接收器,警报声一响,他们立即奔赴现场,每人每天5公里以上巡查,一年路线累计超6万公里。“聪明的大脑”和勤奋的双腿,让南京市雨花台区禁渔区岸线监管24小时不“眨眼”,成为长江下游独具特色的一支协助巡护队伍。

协助巡护队

一只脚迈进河堤警报器就响

7月19日下午2时许,南京市雨花台区长江禁渔联动执法中心多媒体大屏上出现一名男子,他将钓鱼竿抛入河中,然后缓缓拉上岸,如此反复多次。

此前3分钟,也就是他刚迈进河堤的时候,执法中心的警报器就响了,大屏上的地图迅速放大,立即锁定发出警报的准确位置,摄像头也同步启动,捕捉到的垂钓者影像显示在大屏上,岸边的音柱(喇叭)也开始反复播报:“板桥闸违法垂钓人员注意,这里是长江禁渔区,禁止一切捕捞垂钓,请立即停止垂钓行为!”

该男子听到空中小喇叭播音后,显示一阵慌张地左右张望一番,看四下无人,又将鱼竿抛入水中,然后缓缓拉上岸,如此反复多次。

殊不知,此时已有一名协助巡护员正赶往现场,经过劝阻后,该男子仍不上岸,巡护员又用对讲机呼叫来两名渔政执法人员,经现场释法、拍照取证后,将该男子带离现场。

当天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和巡护员一起来到板桥闸门附近,当一只脚踏过一个铺在河堤的一米宽的网状物时,附近的小喇叭立刻报警,随后就出现自动语言播报。

南京市雨花台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端付介绍,这是精准定位型振动光纤,雨花台禁渔区内共安装了4.2公里,主要在树木林立、遮蔽物繁杂、堤坝、地形复杂地带等有遮蔽物或有视觉盲区的地方,如果有人跨过这根光纤,就代表他们已经翻越河堤进入禁捕区,“聪明的岸线”就会立即振动感知预警。

巡护队查获的非法捕捞网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34名巡护员每年巡查6万余公里

“警报声想起之后,执法中心的大屏上就会显示出现违规违法捕捞垂钓的位置和人员,如果自动远程喊话可以劝离,巡护员和执法人员就不必到现场,如果置之不理,巡查人员则会到现场采取进一步行动。”今年61岁的协助巡护员陈维林,对这一套处置流程掌握得流畅自如。

他是一个老渔民,年轻时跟随父母捕鱼,吃渔业大队的大锅饭。年“包产到户”,“给自己干”激发了大部分渔民的热情。他回忆说:“开始几年,我们在长江、秦淮河、江宁河下拦河网,一网下去起码都有半吨鱼。而且,电鱼、毒鱼、炸鱼、葫芦套(迷魂阵、绝户网)等破坏性捕捞也层出不穷,只要能多捞鱼,什么办法都有,特别乱!进入九十年代,就不好捕了,尤其是年以后,基本上一年只能挣四五万元。”

年,陈维林居住的区域因城市发展拆迁,他果断上岸,虽然偶尔下水捕点鱼自己吃或者挣点零花钱,但他对长江“无鱼”的现状隐隐担忧。于是,年元旦,他听说街道招护渔员,他就去报了名,并顺利上岗。

南京市雨花区协助巡护队的34名队员,像张维林这样的退捕渔民还有很多,而且巡护队还专门配备了10名渔政执法队员,随时响应他们的呼叫。34名巡护员轮班,保证24小时有人巡查,每人每天巡查岸线5公里以上,全年共巡查岸线余公里。

“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和‘智慧岸线’构成的‘聪明大脑’结合,确保没有重大非法捕捞事件发生。”66岁的协助巡护员王金龙说。

巡护员巡江

“聪明大脑”指挥5分钟内全员到场

南京市雨花台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端付介绍,雨花台区禁渔禁捕范围包含长江雨花段及秦淮新河雨花段,长江禁渔岸线(含入江口)全长14.2公里,辖区西起长江江宁河入江口、东至新秦淮河入江口,涉及3个沿江街道、9个生产性码头,虽然仅占长江南京段的1/10,但同时叠加属于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大胜关长江长吻鮠铜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年1月,雨花区在南京市第一个启动禁渔工作;年2月建成第一个独立运行的禁捕联合执法基地;年3月建成第一支护渔员队伍;年4月建成第一个联合执法办公室;年4月,建成全市第一个区级长江流域智慧禁捕系统。”张端付说,“协助巡护员、渔政执法人员、公安民警能在5分钟内全部抵达现场,关键就是我们做得早,熟悉得快!”

19日下午的现场执法,是南京市雨花区“智慧岸线”科技眼、智慧脑、极速达,构建长江禁捕协助巡护“聪明大脑”的一次生动展示。

“我们根据岸线的不同场景,在宽阔无遮挡地带、公园、码头企业和江面等区域,设立20个感应雷达,电磁波探测预警;在树木林立、遮蔽物繁杂、堤坝、地形复杂地带,安装4.2公里精准定位型振动光纤,振动感知预警;在人流量较大、有护栏公园,设立8个人体引力报警装置,翻越行为预警;在偏僻、人力难以抵达的监控盲区地带,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航。”张端付说,32.15公里禁渔岸线共设立29个智慧音柱,远程喊话劝离,而且还配合黑光球机摄像头、无线对讲机,保证岸线监管24小时不“眨眼”,紧盯长江岸线每一个动态变化。

巡护员展示查获的大鱼

66岁巡护员查获42斤鳡鱼

66岁的巡护员王金龙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却能熟练使用随身携带的预警设备,岸线附近的触发装置一旦自主捕捉到可疑行为,他马上拿出手机,通过“智慧岸线”系统的分析,精确找到违规违法人员,无论是有杆垂钓或者无杆、弹弓等花样垂钓,均可%发现、%处置。

“如无实质性轻微违规,1分钟内利用智慧音柱进行语音驱离。如果语音驱离无效或者已经发生实质性违法,5分钟内网格点巡护员和岸线执法人员到达现场依法处置,10分钟内水上执法艇和执法人员到达现场依法处置。”7月19日下午4时许,王金龙带着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执法中心的储物间,他打开一个冰柜,里面冻着一个身体弯曲的巨大鳡鱼。

王金龙自豪地说:“这是我今年5月份抓到的一个违法垂钓者钓到的鱼,这也是巡护队成立以来没收的最大的一条鱼,我们把它冻起来做工作展示!”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金龙说:“晚上七八点钟,我值班,听到有警报,手机显示就在自己附近,于是我赶紧跑过去,但人已经不见了,一条大鱼、衣服、车钥匙却落在现场。于是我赶紧报警,第二天,警察根据衣服、车辆信息和监控视频,就把这个人抓到了。”

南京市雨花区协助巡护队已经成为当地渔政执法的关键协助力量,巡护队成立以来,已经报告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行政处罚立案22起、刑事立案1起,发现劝离违规钓鱼人员起,登记首次违规钓鱼人员信息68起。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43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