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9/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南京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年所建的。传说楚威王在狮子山北边的江边埋下黄金,以镇压王气,称为“金陵”。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后来,五代时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南京,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南京曾有许多名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称。明太祖朱元津于年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叫应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为南京,后来国都虽未迁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袭下来了。南京地形独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最初城市建制为西北军营,东部皇宫,南部居住,因此老城的南部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南京所说的城南,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是仅存的能够代表南京本地文化的活化石。现存文物古迹6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包括南捕厅、牛市、门东、门西等著名地区。南京的城南区域,粉墙黛瓦,民风淳厚。近几年来,南京加强对老城南的改造,力求能在保护和建设中找到最佳“平衡点”。目前,城南特有的街道肌理和有价值的老宅已经得到传承,那些渗透着历史烟尘的街巷,已印入南京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图册上。老城南的老巷很多,绫庄巷、千章巷、走马巷、大板巷、水巷、老坊巷等,与评事街组成了一片老南京的独特风景。小巷九曲回肠,有的只容一人走过,两边是厚厚的防火墙。墙头后面,就是居家的院子,间或看到一两棵泡桐如巨人的身躯,播下方圆的绿荫。世界只有一个南京,南京只有一个城南。抛开历史上的皇家和精英阶层,城南才是南京人的根,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魂。没了老城南,这座城市便似无根之木、无魂之人。六朝至今,以内秦淮河为中心的“老城南”区域,一直是望族聚居、文人荟萃之地。秦淮河一带有很多名胜古迹,夫子庙、瞻园、江南贡院等等,大多与文化少不了关联。在这片方圆不大的土地上,曾诞生不少传承有序的家族。乌衣巷一带,曾居住过东晋时著名的王导、谢安。王导的后人中,又出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清乾嘉年间以经学享誉儒林的陈授一族,以经学、文学、史学名家绵延七世,出现了陈作霖、陈作仪等代表人物。自明代迁居金陵的伍氏家族,后发展为亦商亦儒,由贾而士。“动漫鼻祖”万氏四兄弟出生于南京城南箍桶巷,“建筑四杰”之一的童寯曾在文昌巷52号居住,童寯的父亲童恩格,曾是一名著名教育家。南京的小吃很有名气,其实主要就是城南的秦淮小吃,这里自六朝时起,流传至今,与苏州玄妙观、上海城隍庙、长沙火宫殿的小吃并称中国四大小吃。城南小吃风味独特、选料考究,永和园的黄桥烧饼、蒋有记的牛肉锅贴、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以及瞻园面馆的熏鱼银丝面,这些都是在南京怀想六朝风味的佳品。既然到了城南,那自然要去老门东吃一碟臭豆腐,喝一碗鸭血粉丝汤,或是去“南京大排档”点一盘盐水鸭,品一口桂花糖芋苗,这些都是于南京街头消遣味蕾的一种方式。走在城南的老街巷里,手里捧着各种小吃,脚下是千年的文化传统,精神却又自由自在,此地一派烟火味儿十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7525.html
------分隔线----------------------------